混凝土搅拌站故障处理方法有哪些?
搅拌站理论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一系列的诸如卵石、砂石之类的骨料在进行精确计算衡量之后,通过传送设备运输到中储斗,而后从中储斗下放到搅拌机中,水泥和固化剂之类的粉料则是通过螺旋机运送到粉料斗中,而后与骨料在中储斗中汇合;水是通过专门的计量工具进行准确计量,与一些添加剂进行混合之后的混合物则需要经过由过度斗和输送管道最终输入搅拌机;而后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最后将成品投放到混凝土运输工具中。为了将此过程简化便于理解,笔者在这里将整个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一个简化。我们可以将过程分为几个时间段,原料进行投放之前的运输阶段可以称之为准备,之后原材料进行投放的过程叫做投料,接下来进行正式搅拌工作的过程称之为搅拌,最后的混凝土成品准备运输称之为出料。另外,我们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之所以混凝土搅拌机中出现中储斗,就是为了让各种原料在全部完成准备的情况下再进入搅拌机,从而确保准备时间比搅拌时间和出料时间要小。假如这个条件成立,那么运输车的准备时间比搅拌时间与出料时间的总和还要短,也就是说在整个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时间关系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其平衡流程如下:准备时间(首盘料)→投料时间→搅拌时间→出料时间→投料时间→搅拌时间→出料时间,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达成持续工作目标。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最怕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搅拌站出现故障而导致停机,这个时候,搅拌车、泵车、工地施工方都只能停工等待搅拌站恢复生产。所以,要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不掉链子,日常对于搅拌站常见故障的处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以及缩小维修时间才是王道,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1、电气类故障
电气问题一般会有明显的故障现象,例如某个电机的热继电器跳闸,那么电机肯定是无法转动,某种原材料自然是无法上料。所以,遇到这一类的问题,直接去电控柜找控制它的继电器电路就行。
一般来说,遇到电气故障,首先是观察电路是否连通,用万用表直接测量电路的电压是否正常。电气故障大部分时候是由于某个元器件损坏而导致的。所以,对于高频工作的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零配件应该留有备用。
强电问题还好解决,就怕一些弱电问题。例如称重传感器故障、卸料门传感器、数字式的重量变送器等元器件的故障,测量其电流、电压的变化有时候也很难找出问题,这个时候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替代法,直接采用新的同型号的零件更换上去,看故障是否解决。如果故障不见了,也就说明故障被排除掉了。
所以,对于电气问题,首先是测量,其次是替代法更换新的零件上去。这两个步骤下来,电气问题一般都能解决掉。2、机械类故障
机械类故障发生之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故障现象,例如骨料仓下料门无法开启、搅拌主机卸料门无法开启、皮带跑偏、易损件的非正常磨损都可以归类在机械故障。
机械类故障一般来说比较好处理,例如下料门无法开启,是因为异物卡滞还是气缸的气压不够;皮带跑偏是因为滚筒支架松动,或者是滚筒偏磨;易损件磨损严重,是因为长时间未更换,还是因为受到其它外力的作用等等。首先还是要通过观察来判断故障的原因,再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是维修还是更换视情况而定。
正常工作的搅拌站,每天都需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对于这些机械类部件。检查磨损情况、是否正常工作等等。对于易损件的话,要定期,或者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来更换,这其中就包括了搅拌主机里面的衬板、叶片、输送皮带、托辊、主机皮带、刮料板等等,这些都需要作为常用配件备货。移动混凝土搅拌站机械的保养意义;保养机械技术状况良好和外观整洁,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不致因机械以外的损坏而引起事故,影响生产的安全。减少机械零件的磨损,避免早期损坏,延长机械修理间隔期和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使机械的燃料、润滑油料、配件、替换设备等各种材料的消耗降低到较低程度。减少噪声和污染。
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是按一定模式循环的生产过程,有规律可循;各个生产环节,从生产计划,配合比发放,材料安排,搅拌生产、销售发料等环节结合十分紧密;混凝土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相当繁重复杂。通过程序控制,使生产过程更加严谨,生产效率更高。各个环节结合更紧密,并能减少环节中人为失误,自动采集处理材料、生产、技术、销售数据,统计工作将变得更为容易准确。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设备高度自动化并不断向智能化展开。搅拌站自动化程度高、出产能力强、称量精度高、搅拌质量好,能完结多仓号、多合作比、长时间不间断接连出产;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中预拌混凝土出产、供应处理的专业化、规范化。高质、节能、利废人环保概念型混凝土搅拌楼(站),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出产供应强有力的确保:关闭式绿色环保砂石称量运送系统,最大极限地削减噪音对环境的污染;负压式布袋脉冲除尘系统,彻底解决混凝土出产中粉尘飞扬、环境污染等难题,有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